2024 |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繁體中文
 
首页用D
公司动态
技术支持
电话:13507169441(武汉) 13872970098(仙桃) 13886961556(潜江) 13593865881(荆州)
传真:027-87878889
客服:984269638 984269638 
邮箱:karen88zhang@163.com
子页面广告位二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动态浙江省首次进行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
浙江省首次进行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
时间:2014/5/11 来源: 作者: 浏览:918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2013年10月,浙江省教育厅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的专业支持下,组织了全省首次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
    这次大样本的教育质量监测涉及全省11个市90个县(市、区)。全省共有842所小学的25112位小学生、501所初中的29967位初中生参加了学业测试和问卷调查;836名小学校长、5706名小学教师,497名初中校长、10498名初中教师参加了问卷调查。其中学业测试既考察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同时衡量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自主获取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等高层次思维的水平。问卷涉及学生、教师、校长、学校的基本情况,以及教学办法、学习动机、师生关系、自信心、学习负担、课程管理等情况。
    2014年3月25日,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反馈报告会在杭州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协同创新中心的专家组就2013年浙江省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作了反馈,并对如何运用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科学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建议。
一、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目的与意义
    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目标是构建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促进政府和教育部门改进教育质量管理,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提高教育质量评价的科学化水平,形成促进发展、规范长效的教育质量管理机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不仅仅是描述我省各区域学生的基本学业水平、学习动力与学业负担的状况,更强调通过监测提供的客观数据和结果,为改进教育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提供证据与依据。其意义主要体现在:
    (一)引导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本次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按照浙江省构建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具体以学业测评与问卷调查为工具,从学生学习状况、综合素质和成长环境三个维度,描述中小学教育质量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树立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关注质量形成的过程与成本,关注影响学生成长的环境因素的正确的教育质量观。
    (二)建立科学的区域教育质量管理机制。通过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促使各地改变地方教育质量管理的传统模式,克服“过度关注学业成绩、过度依赖纸笔测验、过度采用横向比较、过度聚焦尖子学生”的评价思维,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评价制度。促使区域与学校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发展的原则,改进评价工具,优化评价方法,建立促进教育健康科学发展的教育质量管理机制。
    (三)基于“大数据”诊断与改进教育教学过程。科学运用评价结果,建立反馈与改进机制,让监测成为全面了解教育教学情况,形成针对性改进思路的途径。通过数据分析和评价结果的科学运用,促使教育工作者更为理性、全面地看待复杂的教学现象,为有效地诊断和改进教学,规范教学行为,提高专业水平提供依据。
二、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的实施过程
    浙江的教育评价研究由来已久。从2010年浙江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素质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启动,到2013年12月,教育部批准浙江省为全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浙江省就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做了全方位、多角度、大投入的准备与研究。
    (一)前期准备。2010年起,省教育厅多次组织相关人员认真考察研究北京、上海、江苏和广州等地的经验,研制义务教育段各学科的学业质量标准,提出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起草《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施方案》,成立了浙江省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领导小组,筹建了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为全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作好充分准备。
    (二)建立合作。2013年7月,省教育厅与北京师范大学会谈,就教育质量监测工作达成合作意向。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研制评价工具,实施抽样、阅卷、数据分析与报告反馈等工作。明确于当年10月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
    (三)启动监测。2013年10月25日,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正式实施。为了确保监测的信度和效度,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完成学校和学生抽样,举办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三级培训,以严格的标准化程序实施,使测评工作科学有效完成。
    (四)结果反馈。经大数据收集与分析后,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反馈报告会于2014年3月25日召开。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光巨率领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的专家组,对浙江省2013年综合评价监测结果作了专业、科学的综合分析。
三、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的综合评价与分析
    根据2013年综合评价的分析报告,关于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基本情况有如下分析结论。
    (一)浙江省总体学业水平显著优于国内平均水平。
    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绝大部分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监测数据显示,三年级学生中分别有98%和97%的学生达到语文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八年级学生中分别有92%、95%、92%的学生达到语文、数学和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同类省/直辖市相比,学生各科学业合格率远高于全国常模数据。浙江全省区域教育发展较为均衡,城市、县镇和农村学生各学科的学业水平达标率都较高,因地域原因造成的差异较小。全省包括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学质量已达到较高水平。
    分析结果说明,学校办学的客观条件对学校间学业质量有一定影响,但与学生学习情况、师生关系、学校学习环境、教师队伍状况及教学观念等因素相比,其影响程度要小很多。重视教师队伍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对于缩小校际差异,促进学业均衡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
    (二)浙江学生的学业负担不轻,但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本次综合评价借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和作业时间等指数来观察学生的学业负担状况。按照国家规定,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有9—10小时,中学生睡眠时间应有8—9小时。调查发现,三年级学生中,每天睡眠时间9小时以上的有45%,26%的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八年级学生中,每天睡眠时间达到8小时的占30%,27%的学生每天睡眠不足7小时。按照国家规定,三年级学生每天作业时间应不超过60分钟,八年级学生每天作业时间应不超过90分钟。调查发现,有46%的三年级学生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需时不超过1小时,19%的学生的作业时间超过2小时。八年级学生中,每天作业时间不超过2小时占52%,每天作业时间超过3小时的占17%。浙江学生的睡眠的整体情况和作业时间优于全国常模,但与同类地区比较,位居中等水平,还是存在学生少睡眠多作业的问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调查同时发现,学生睡眠不足会导致师生关系恶化、学生对学习压力的主观感受越来越消极等问题。三年级学生中,每天校内作业1小时左右的学生成绩最好,超过1小时后,学生学业成绩随着作业时间的增加逐步降低。对于八年级学生,作业时间超过3小时后,学业成绩呈下降趋势。
    相关数据显示,三年级学生参加课外补习,学业成绩呈负相关,不会带来学业成绩的提高。八年级学生参加课外补习,学习成绩有差异,但不显著。
    (三)浙江学生的学习动力较强,但内部学习动机有待加强。
    调查数据反映,浙江学生的学习动力较强。80%的三年级学生和55%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学习本身是一件有趣的事情”;54%的三年级学生和36%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只有获得好成绩才能得到老师和父母的表扬”;56%的三年级学生和40%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努力学习是为了获得好成绩”;60%左右的三年级和八年级学生“经常想在和同学的学习竞争中获胜”。
    与全国常模比较,浙江学生的学习动力较强。但内部学习动机较低,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比较突出。特别是八年级学生中,依靠成绩排名、物质奖励等外部奖惩强化动机的倾向较为严重。这一现象亟待改观。
    (四)学生成长环境总体良好,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次综合评价从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学生同伴关系等角度评价当前学生的成长环境,同时讨论教师的教学行为等因素对学生学习与品德发展等的影响。调查显示,70%的三年级学生和57%的八年级学生师生关系良好;75%的三年级学生和51%的八年级学生亲子关系良好;78%的三年级学生和72%的八年级学生同伴关系良好。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晴雨表”。调查发现,我省三年级学生对师生关系的评价明显高于八年级学生。与以往全国大型调查数据比较,浙江省八年级学生亲子关系良好的学生比例偏低。相关研究表明,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对孩子成长影响较大,它们与学生学业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乃至学生的成长发展都有比较高的相关性。
四、推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推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是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系统工程的一部分。一方面借力评价改革,树立正确导向,推动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整体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另一方面,借助科学的评价技术与评价结果的科学运用,诊断与改进教育教学,提升教育质量。本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的启示主要有:
    (一)坚持育人为本,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
     从学业评价到综合评价,重点是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浙江省构建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涉及3个范畴12个指标,体现了全面完整的育人观和科学健康的评价观,赋予学业质量乃至教育质量以全面的内涵。在这样的教育质量监测中,不仅要看学生的学业水平,还要关注学生的品德发展、身心健康与综合素质。这是对现行基础教育质量观与人才观的科学引导。这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坚定信念,坚持把立德树人、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坚持将科学完整的质量标准、健康正确的人才标准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指针。
    (二)关注学习成本,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从学业评价到综合评价,必须关注教育质量形成的成本。在本次监测中,尽管与全国常模比较,浙江学生的学业水平、睡眠时间和作业量都还算好,但减负仍有较大空间。调查发现加班加点,增加作业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相反,某些地区学业负担较重,成绩却不理想;某些地区学业负担不重,成绩却相当不错。
    根据调查得出的结论,恰当充沛的睡眠时间、合理有效的作业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外学习才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学习任务,低效或无效的学习任务反过来会降低学生的学业水平。这为我省进一步确保学生睡眠时间、推动作业改革、减轻学业负担、控制课外补习等措施的出台与落实提供依据。
    (三)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高层次认知能力。
    对知识迁移与综合运用能力、预测、观察和解释能力、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高层次认知能力的关注,是本次学业质量评价的新视角。数据表明,教师教学方式和亲子关系对小学生高层次认知能力的影响比较大;对于初中生,学校归属感、学习动力和师生关系的影响更为显著。评价报告还以实证描述了促进学生高层次认知能力的教学行为的特点。这需要学校教师加大教学方式的改革力度,探求真正能够培养能力、启迪智慧,促动思维发展的教学方式方法,实现教学的转型。这是今后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
    (四)重视家庭教育,形成家校促进学生成长的互助机制。
    基于综合评价监测的数据分析,得出许多揭示了教育教学规律的结论。如,亲子关系、学校归属感等与学生学业成绩的较高的相关性。说明关注学生的人际体验非常重要,家庭与学校的责任同等重要。此外,学生睡眠、课外补习等相关问题,也与家庭有关。所以,要进一步促使家长转变观念,改进家庭教育方式,形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良性互助机制,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发挥诊断功能,推动基于证据的教学改进计划。
    评价的意义在于改进,而非判断。将质量监测数据作为日常教学改进的证据加以研究与利用,比简单的评价结论更重要。推动基于诊断的教学改进计划是教育部门与学校共同关注的课题。教育行政部门要改进教学与管理的工作机制,加强教育评价专业队伍的建设,克服“重诊断轻改进”的误区,通过提高量具的科学性、抽样的代表性、分析诊断的针对性,提升教育质量评价的效度与信度,推动教育综合评价改革的科学化进程。

 

【字体: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免责声明:如内容有类似或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处理,并感谢您的支持。
地址:武汉市武昌中山路487#南国新东城0409 | 电话:13507169441(武汉) 13872970098(仙桃) 13886961556(潜江) 13593865881(荆州) | 
传真:027-87878889       鄂ICP备2022002566号-1